楊愛芹
2019年12月30日15:5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正所謂不打不相識。周恩來的文章及行為讓《益世報》主編徐謙看到了這個青年人的才華。1920年,周恩來遠渡重洋,到法國勤工儉學,臨行前欣然接受益世報社的邀請,作為特約記者為該報撰寫海外通訊。周恩來在歐洲為《益世報》寫稿有一年多時間,共撰寫了57篇通訊,近25萬字。1946年周恩來在接受《紐約時報》駐南京記者李勃曼采訪時曾回憶道:“在去法之前,我已和國內報紙訂合同,做特約通訊員,所以在法國一面讀書,一面寫文章。”
這57篇通訊內容豐富,見解精辟,注重時效,平易流暢,及時報道了國際形勢和重大事件,給國內讀者提供了歐洲社會各方面的情況。舉其要者,大致有以下兩方面:
(一)反映歐洲社會情況。一戰后,英國爆發經濟危機,資本家為轉移損失,采取了降低工資、延長工時、裁減工人等手段,這些舉措首先引起煤礦工人忍無可忍,他們為生存舉行聯合罷工。這件事立即引起注重考察社會的周恩來的關注,他開始對此事進行詳細的追蹤,以《歐戰后之歐洲危機》為題,給《益世報》寫了第一篇旅歐通信,以后又就罷工斗爭寫了《英國礦工罷工風潮之始末》、《英國礦工罷工風潮之影響》等9篇通訊。
(二)反映勤工儉學學生的斗爭。1921年2月,巴黎華法教育會出于利益考慮,武斷地宣布同勤工儉學學生解除經濟關系,對沒有找到工作的學生停發維持費。其后學生們又聽說華法教育會職員私吞國內救濟勤工儉學學生的捐款,更加氣憤。他們聯合起來到中國駐法公使館前請愿示威,爭取自己的生存權和求學權。法國當局出動警察驅趕毒打請愿學生,并逮捕了學生代表(即二月事件)。周恩來就此寫出長達2.5萬字的長篇通信《留法勤工儉學生之大波瀾》,《益世報》分10天連續刊載。
1921年6月,留法勤工儉學學生爆發了第二次大規模斗爭,周恩來積極參與并及時撰寫通訊。這次斗爭圍繞著北洋政府向法國政府秘密借款展開,在法學生聽到這個消息后,立即團結起來商討對策,他們在巴黎舉行拒款大會,揭露借款內幕,譴責軍閥丑行。最后北洋政府迫于輿論壓力不得不暫緩借款。周恩來從事件一開始就詳細報道其進展,先后寫下了《旅法華人拒絕借款之運動》、《中法大借款竟實行簽字矣》、《中法大借款案之近訊》等文章。
法政府當局和北洋政府對勤工儉學學生發動的拒款斗爭非常不滿,決定為難和整治學生。中國駐法公使館發布布告,停發在二月事件后改由使館發放的勤工儉學學生的生活維持費;里昂中法大學也發出通告,拒絕勤工儉學學生入學。這兩件事實際上把很多學生逼上絕路,學生們趕到里昂,占領中法大學,掀起了第三次斗爭高潮。法國政府出動大隊警察,把學生押送到一座法國兵營里囚禁,不久強行遣送回國。周恩來就這一事件寫了長達3萬字的長篇通信《勤工儉學生在法最后之運命》,分18天在《益世報》上連載。
周恩來撰寫的這些通訊,言辭犀利憤激,切中要害,關注的是社會革命、工人罷工、學生運動,體現了向馬克思主義轉變的過程。在對英國罷工工人的追蹤報道中,周恩來提出,改良漸進的道路不能救中國,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才是拯救中國的唯一正確道路。在對留法勤工儉學學生斗爭的報道中,他滿懷激情地寫道:“途窮了,終須改換方向;勢單了,力薄了,更須聯合起來。馬克思同恩格斯合聲嚷道:‘世界的工人們,聯合起來啊!’他們如今也覺悟了,全體勤工儉學的同志們,趕快團結起來啊!”1922年2月6日,周恩來為《益世報》撰寫《勞動世界之新變動》,通過大量事實,有理有據地闡明社會主義已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周恩來的文章充滿了革命色彩,既是歐洲情況的實錄,又是鼓舞斗爭的號角。《益世報》敢于發表這些文章,也體現了它當時追求民主和順應時代潮流的進步傾向。
在對歐洲社會現實的調查和參加斗爭實踐的過程中,周恩來更加堅定了自己對共產主義的信仰。1922年6月,旅歐青年中的共產主義組織成立,周恩來當選為中央執委,不久主編機關刊物《少年》,后來又擔任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執委書記,走上了職業革命家的道路。由于革命活動繁忙,他不得不停止撰寫《旅歐通信》。回國之后,周恩來因忙于政治活動,中斷了與《益世報》的聯系。
《益世報》曾與《大公報》、《民國日報》、《申報》并稱民國四大報,但因后來停辦,今天已少有人知。重溫青年周恩來與《益世報》的這段筆緣,可以豐富我們對他早期革命生涯的認識,加深對那個時代精神的感悟。
〔作者楊愛芹,女,天津師范大學副教授,天津30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