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問題關系到革命事業的成敗興衰,也是統一戰線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抗戰時期,周恩來審時度勢,以高超的領導藝術和高度負責的精神,通過中共駐港機構領導和影響香港文壇,樹立了一個文化統戰范例,在中國革命文化史和統一戰線史上寫下光輝一頁。
《紅巖春秋》刊發曾信祥署名文章《周恩來與話劇四大名旦聯袂演繹劇壇傳奇》,其中提到張瑞芳于193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黨組織考慮到在白色恐怖的形勢下,她作為一個經常公開露面的演員很不安全,所以在“皖南事變”之后,張瑞芳脫離了怒吼劇社黨支部的組織關系,成為與周恩來單獨聯系的地下黨員。
編者按:《中華魂》發表文章《周恩來與酒》。文中記述1945年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等應邀出席中蘇文化協會為慶祝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簽訂而舉行的雞尾酒會。
(《紅巖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全面抗戰爆發后,日軍在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的同時,對上海、南京、武漢、廣州等重要城市進行狂轟濫炸。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無差別轟炸的重點即轉向以重慶為中心的大后方地區,重慶成為抗戰時期遭受日軍大規模轟炸持續時間最長、轟炸次數最多、損失最慘重的城市。
周恩來與傳承創新淮劇的著名演員筱文艷的鄉音情緣 “異鄉聽鄉音,倍感親又親。”出生于淮安的著名淮劇演員筱文艷與周恩來總理在北京相遇,一開口,鄉音顯得格外親。
抗日戰爭時期,重慶是戰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后來又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亞太戰區的司令部駐地,以及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各種力量在遠東的結合部。各國使館人員、各國使者、外國記者、國際人士和國際團體頻繁往來,不計其數。
(《湘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1938 年9 月,賀綠汀輾轉來到重慶,譜寫了《中華兒女》、《打日本》、《嘉陵江上》等著名歌曲,周恩來對這些充滿戰斗激情的歌曲十分喜愛。當得知賀綠汀還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創辦的育才學校兼任音樂組主任時,周恩來同鄧穎超專程去距重慶50 多公里的學校看望賀綠汀。
《福建黨史月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摘 要〕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迫使蔣介石停止“剿共”,實行聯合抗日政策,奠定了國共兩黨重新合作的基礎,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與發展。周恩來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理論,推動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編者按:《黨史文苑》發表文章《宋慶齡慷慨贈送彰顯大愛深深》。文中記述宋慶齡給幾位中共領導人贈禮,凸顯肝膽相照的情誼,摘編如下。
《紅巖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抗戰時期,周恩來同志根據黨的指示,領導中共代表團和中共中央南方局,日夜奮戰在國民黨統治區的戰時首都重慶。他積極團結民主黨派人士和各階層人民,壯大了革命力量,鞏固并發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中共的統戰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