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文苑》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不僅在工作中以身作則、一心為公、勤懇敬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且在家庭生活中也時時處處嚴以律己、不搞特殊,艱苦奮斗、勤儉持家。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還十分注重言傳身教家人親屬們也這樣做,有時還專門召開家庭會議來統一思想,嚴加管教,集中解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黨史文匯》曾刊發孟素署名文章《周恩來教育晚輩克己奉公》,其中提到,周恩來請當飛行員的侄兒爾萃吃“金銀飯”,讓爾萃體驗一下家里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教育其即使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不能忘記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現將原文摘編如下: 周恩來把艱苦奮斗同實現共產主義偉大理想結合起來,從世界觀這個根本問題上,教導晚輩認識艱苦奮斗的作風與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的辯證關系。
心系人民安危,怕影響地方政府的工作 1941年春,周恩來在重慶曾作過一次情理交融、十分感人的露天演說。在演說中,他提到“母親冷落的墳地還在日占區,自己多么希望能回家鄉去清掃墳上的落葉啊”!抗戰勝利后的1946年5月,國民政府由重慶還都南京,周恩來也率領中共代表團從重慶遷到南京的梅園新村。
伯伯關心我的工作,不許受特殊照顧 一直以來,因為受到伯伯、七媽的教育和影響較深,嚴格遵守共產黨員一切服從黨和國家需要的黨性原則,所以,連我自己選定的鄉村女教師的工作,也只做了三個月,便被調到朝陽區委參加肅反工作—因為那時候中小學老師中的共產黨員確實太少了。 伯伯聽說我離開小學被調到區委機關,很不以為然。
一九五六年十月,周恩來與周秉華(左起)、周秉和、周秉建、周秉宜、周秉德在西花廳院內。 一九五二年夏,周恩來、鄧穎超與周秉德、周秉宜、周秉鈞在頤和園內的諧趣園。
(《福建黨史月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我國的南大門廣州是1949年10月14日解放的。廣州獲新生后沒幾天,隨國民黨鐵路系統跑到廣州的周恩彥想到了他的堂兄周恩來,就以長子周保昌的名義給周恩來發去一份電報,想請周恩來為他們父子在人民政權內謀一份差事,以期能有碗飯吃。
周恩來修身齊家,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可謂高山仰止。他的領袖風范、博大情懷和獨特的人格魅力,不僅讓他的同事、友人為之贊嘆,也讓他的對手和敵人為之折服。
各級領導干部對待親戚的態度和做法,不僅關系到個人的家事,而且關系到整個社會的風氣,關系到黨與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開國總理周恩來與所有普通人一樣,都有著濃厚的家庭和親屬之情。
式周表哥: 別僅三月,而東西相隔竟迢迢在三萬里外,想念何如!出國后,途中曾數寄片,想均入覽…… 兄之來函,以本月中旬至,彼時弟至英倫已一旬余。來書語重心長,讀之數遍,思潮起伏,恨不與兄作數日談,一傾所懷。